探索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计划,纪录片深入科研人员的日常与发射准备,揭示火星的科学奥秘与想象。

【Hi,火星】2022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Hi,火星

 

原名(英文名):Hi,火星

又名:天问一号发射记

导演:叶旻鹏

集数:共 1 季 10 集

类型:纪录片 / 科学探索

语言:汉语普通话 / 中文字幕 / 1080p

上映时间:2022

 

【Hi,火星】2022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Hi,火星】2022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Hi,火星】2022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简介:

      “嗨,火星”是一部追踪记录中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天问一号”的科学短纪录片。本次系列共10集,每集5分钟,围绕火星探测器发射的过程展开,历时40天深入拍摄了科研人员在海南文昌发射基地的准备工作和日常生活,针对受众普遍关注的火星热点问题展开科学探索与猜想,通过总师采访、科研人员一线讲述、工程动画展示等形象手段鲜活呈现了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活动。本系列短纪录片从航天科学、构造地质学、生命科学、天文学、科普等多个角度打开科学与想象的空间,打造既具权威性又不失趣味和话题感的重磅内容,为观众带来有趣的发射见闻与火星“秘密”。

第1集:【“天问一号”发射记】

在人类历史上,火星探测的失败率高达50%,是风险最高的航天任务之一,而火星探测最大的困扰是长达23分钟的通信延迟,如果把控不准,探测器将可能失控。也许正因为有过太多的失败和煎熬,让火星探测活动不仅成为重大科技事件,更象征着人类的勇气与坚持。

 

第2集:【“天问一号”发射记】

探测火星难度巨大,火星的地形复杂,探测器随时都面临着陷入砂石的风险,针对这一难题,火星车总设计师贾阳为火星车设计出一种特殊的行进姿态。

 

第3集:【“天问一号”发射记】

北京的国家天文台有一支团队专门负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地面应用系统。虽然他们的任务要在探测器被火星轨道捕获后才能密集展开,但如何保证及时接收到来自遥远行星的信号却并不容易。

 

第4集:【“天问一号”发射记】

7月7日是全国的高考日,文昌航天发射场内也面临着一场“考试”。约5吨重的载荷正式转运到发射塔架上,跟火箭合体。合体后科研人员开始了一系列的检测,他们的目的就是“挑毛病”。载荷需要通过繁琐的“模拟考试”,科研人员虽然信心满满,但也有些忐忑。

 

第5集:【“天问一号”发射记】

海南文昌发射场的清晨看起来宁静而普通,但深入其中就会发现他们的工作极其琐碎,在人们看来高大上的航天任务,也是由一个又一个琐细枯燥的工作一步步集合而成的,而这里的工作人员中还有很多女性,对她们来说,几个月不回家已是常态。

 

第6集:【“天问一号”发射记】

火箭垂直转运也是科研人员集体送行的时刻,它意味着火箭各项检测达标,可以进行最后的发射准备。“长征五号”高大威武,被人们亲切称为“胖五”的它每次亮相都让人惊艳,这个有着世界一流技术水准的运载火箭,让研究人员倍感骄傲。

 

第7集:【“天问一号”发射记】

第4次总检查,也是发射前的最后一次,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如同飞机场的地勤工作,发射场是火箭发射的重要保障,温度问题早有预案,经过这次试验,证明在可控范围内。发射场的工作人员迎难而上,因为做好发射任务的保障工作就是他们的日常。

 

第8集:【“天问一号”发射记】

发射前夜,人们早早就上岗了。由于在中午发射,大家又是熬了一整夜,这对体力和意志都是一次考验。不论是科研人员还是发射场的工作人员,大家都紧张有序地工作。虽然压力巨大,但他们必须放下所有杂念,专注于每一个动作、每一项指令。

 

第9集:【“天问一号”发射记】

2020年7月23日,这一天将被载入中国航天史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启航,“天问一号”探测器搭载“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升空,并转入地火转移轨道,开始踏上漫漫“奔火”路,而这次发射任务的成功承载了几代航天人的心血。

 

第10集:【“天问一号”发射记】

科研团队解读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目的、意义和科学目标。走进宇宙深处,人们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但正因为我们敢于发问、勇于开拓,才体现出地球文明的价值。

 

影片图集

【Hi,火星】2022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Hi,火星】2022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Hi,火星】2022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Hi,火星】2022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Hi,火星】2022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Hi,火星】2022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Hi,火星】2022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Hi,火星】2022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Hi,火星】2022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Hi,火星】2022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