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纪录片深入记录了2014年高考,通过六集深刻展现了不同社会群体的个人故事和社会热点。这部纪录片以多个侧面观照高考,留下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现实记忆。

【高考】2015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高考

 

原名(英文名):高考

导演:史岩

集数:共 1 季 6 集

类型:纪录片 / 社会生活

语言:汉语普通话 / 中文字幕 / 1080p

上映时间:2015

 

【高考】2015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高考】2015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高考】2015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简介:

      高考,一场影响亿万中国人命运的考试。六集纪录片《高考》选取深具代表性的不同社会横断面,记录个人故事、观照社会热点,从多个侧面走近并记录2014年高考,为我们留下这个时代意味深长的社会现实记忆。

第1集:【毛坦厂的日与夜(上)】

毛坦厂中学位于安徽省大别山区,这是一座号称“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每年都会有上万名学生在这里学习并参加高考,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复读生。备战高开的一年,每个月都有一次完全模拟高考的月考。毛坦厂镇常年租住者8000多户陪读家庭,陪读家长担负起子女的全部生活,为的就是让他们把所以时间都用于学习。

 

第2集:【毛坦厂的日与夜(下)】

毛坦厂是一座僻静的小镇,坐落在中国东部省份安徽,虽然地处偏僻,但这里却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中国应试教育工厂”。2014年高考临近,复读班的何飞成绩下滑,她只有最后一次高考机会了;尖子生吴世康突遭成绩大滑坡,他正力图从困境中摆脱。高考临近,更严峻的考验在等待着他们。

 

第3集:【久牵的孩子们】

中国有超过2。7亿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千万,他们远离家乡,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小时候,林兰兰、武子璇和刘燕霞随打工父母从老家来到上海,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进入张轶超组织的久牵合唱队。一直以来,纪录片镜头记录下了那些稚嫩的面孔。2014年,张轶超要排一部久牵音乐剧:故事讲述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和选择,故事背景设定在2024年的高考那天。林兰兰、武子璇和刘燕霞设想和演绎十年后的生活,十年后和十年前的她们开始了一场成长的对话。而在真实的生活中,是回到家乡参加高考,还是留在从小生活的城市,她们努力寻找着不同的出路。背负着自己梦想和父母的期望,她们将作出选择。

 

第4集:【走出大山】

中国甘肃省会宁县,地处中国大西北,属于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严重缺水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尽管如此,会宁却走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这里被称为“状元故里,博士之乡”,是西北的教育名县。会宁县是中国广大贫困地区的缩影,高考成为改变人们命运的一次考试。刘洋洋是会宁一中的尖子生。对于她的家庭来说,大学学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在备考的一年,刘洋洋经历了内心的反复挣扎。

 

第5集:【留学大潮下】

2014年,中国有45万人选择出国留学,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放弃了高考。就像人们俗称留学考试为“洋高考”,这俨然又是另外一种高考,同样是奋斗和追求,同样的潮流汹涌。我们关注高考,也把目光投注在那些转身离去的身影。为成就世界名校梦想、奋力备考的母女俩,留学服务机构里一呼百应的明星导师,国际学校里默默无闻的中文老师,还有那些真正走出国门、奋斗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他们代表的是留学大潮下那些往来不息的身影,奋斗、梦想、文化碰撞、人生选择。“留学”现象令人瞩目,也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第6集:【校长的选择】

在中国,地域的差别、贫富的差距是客观存在,而人们对于教育的不同理解也是不争的事实。高考制度从举国欢呼到改革与重建,它背后是中国国情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教育理解的日益多元化。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悄悄地改变。中国的初中和高中加起来总计超过6万所。在这些学校里,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塑造着年轻的思想,2400万中学生是中国的未来。不同的教育领导者,他们的选择不尽相同。那些最能体现教育生态的代表者——缔造了衡水神话仍在继续激情工作的老校长、从深圳中学到北大附中一直在坚持的年轻改革派、还有带领学生游学稍显另类的实验者,他们的教育理念,他们如何看待高考,都围绕着2014年高考这个节点一一呈现。

 

影片图集

【高考】2015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高考】2015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高考】2015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高考】2015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高考】2015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

【高考】2015 高清 汉语普通话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