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仙境在人间】
自秦始皇建造了长城,中国就是围墙内的一个大花园。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人从未停止造园。园林的起源来自“蓬莱”,再到文人的“桃花源”,梦想曲曲折折蜿蜒至今,中国人始终追求的是最佳人居环境和园林里的生活方式。园林,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物心转换之间,文明、梦想、且行且歌的生活,都高度凝练在咫尺山水中。
第2集:【庄里的上林苑】
“那些消逝的、认定已经远离我们的历史,会以各种生命样态存活于今天生活的每个角落”。借助乡土画家李小超的视角,从今天的遗存丈量汉武帝的后花园——上林苑。李小超笔下的《上林长卷》,是一路走来的,从村庄到宫苑,再回归为村庄,这里面发生的就像花园里的牡丹和山野之花的一次对话,生生不息的土壤,总会有花朵长出来,所以,这次寻觅大汉园林遗迹之旅,只是一场跨越2000年之久的朝花夕拾。
第3集:【桃花源有多远】
《与山巨源绝交书》真正目的是什么?《梅花三弄》不为世人理解的神交,《兰亭序》留给后人生死的感怀,《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放飞后世的无线风筝,飘摇迄今,映衬的是他数着谬谬的米粒,忍着辘辘饥肠发出的最璀璨的咏叹调。魏晋是动荡的年代,又是文人放野山林,在自然的花园中寻找答案的时代。他们从自然中采摘了梅、兰、竹、菊,移栽到城市的花园里。后世园林至此必有“四君子”。桃花源究竟有多远?这个问题到了今天也是生命真意的终极叩问。
第4集:【写在大地上的诗】
唐诗无疑是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峰,唐园林则是诗人写在大地上的一首小诗。从山野络绎飞来的蝴蝶,携带自然的花香进入了城市,在唐代,逐渐形成后世真正意义的园林。从王维到白居易,让文人园林坚实落地。中国大地经历了太多的变迁,我们试图运用唐诗、南音和盆景这些唐代留存的艺术,重新搭建唐代园林。度量中国文人千年不变的尴尬:始终在政治、艺术、生命之间的徘徊。那南柯一梦,其实源自那古老而又质朴的故事——《庄周梦蝶》。
第5集:【汴京艮岳梦】
——我们所谓的进步,就是重新记忆起那些被遗忘的东西。——我们到底要一个盛世强国,还是一个温馨花园?我们寻访了致力保护杭州宋代文物的邵群、创作艮岳玻璃阵的艺术家夏小万,复原东京梦华的清明园周旭东,现代人的追求和宋徽宗的梦想交织在一起,造就一场不论古今的中国梦。艮岳,一个中国园林史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神话的诞生、泯灭、而又浴火重生。历史,在每个人心中重新摹写,每个人都可以在自我感官里享受历史——我们,终于进入古老的花园看到今花竞放。
第6集:【不朽的林泉】
文徵明设计了举世闻名的拙政园,文震亨写了几被湮没的《长物志》,细阅名人在园林里的生活方式,原来中国人还可以这样精致生活?玩物亦能存志,物心转换之间,他们的态度嵌入并滋养了园林。他们可以精致到无以复加,并不妨碍他们的高风傲骨:不食周黍,剪发毋宁死!精致生活培养的是一颗高洁的心,花园之内,林林总总的自我了断总是如同花开花落一般风淡云轻。
第7集:【遥远的归处】
生于园林的叶放,因为一次在古董店看到了祖先的印章,被封印的园林记忆重新被唤醒。叠石世家的韩良源,多少年来画着只有自家人才能明白的假山图纸。千年的园艺,百年的家业,一座假山,一场雅集,这不是园林,这也是园林。古人的生活又有多少还在影响和支配着今天的我们,我们的心将安放于何处。
第8集:【墙里的花园】
2000年间我们获得什么,将在近200年间失去。城市逐渐在吞噬自然,多元文化充斥城市空间。现在,你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没有木香花就没有木香园,更没有木香巷。”对徐鹏志来说,被偷走的花里有回不去的故园;盆景大师王永康身患重病,最大的心愿是去朝拜玉山圆柏的鬼斧神工;远在比利时的埃里克·多年的夙愿就是把中国的梦搬进现实;画家蔡尔雅在父亲的岭南园林候迎辗转万里的比利时老的人。鸟,花,盆景,桥,梦,物心传递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万物归心,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