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不时不食】
故事主轴:以苏州数位中国烹饪大师的精湛厨艺,阐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江南味道中“不时不食”的精髓。
酱汁肉、青团子、乌米饭、刀鱼……这些在江南地区家喻户晓的美食,都与季节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背后有哪些历史典故?又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
本集力图从季节与食材选取的角度,解读江南地区“不时不食”的饮食文化。通过邀请多位中国烹饪大师,亲自演示这些江南名菜的制作方法,集中展示江南特有的烹饪技巧。同时也邀请了苏州知名美食家叶放,将苏州人“不时不食”的饮食文化娓娓道来,勾勒出一幅江南人特有的四季分明的饮食传统。
第2集:【梨花陈酿】
故事主轴:以醉庐主人刘汉林的生活态度,述说江南文人的美食哲学。体现了“江南味道”之道。
醉庐主人刘汉林,原本是个画家,因为妻子向往安宁闲适的田园生活,才搬到杭州郊区的山林中,开了一间私家菜馆,取名“醉庐”。刘汉林亲切随和,视烧菜与书画艺术同源。他自小受家庭影响,对江南传统烹饪技法烂熟于心,因此可以自由地选取当地食材,加以创意和江南文人独有的韵调,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私家菜品。其中最令食客惊奇的就是他用自家酒窖酿制的米酒。每当梨花初蕊时,刘汉林便会去找一位农民,买到周边最好的糯米,再开始一缸缸酿酒,取名“梨花陈酿”。闲暇时,他就拿起笔墨,即兴赋诗做画。大俗与大雅,在刘汉林的身上得以充分地融合,展现出现代江南文人超世脱俗的人生态度。
第3集:【玩味袁掌柜】
故事主轴:以苏州东山地区农民的真实生活,以及怀德堂掌柜袁卫东的丰富阅历,述说苏州味道之来龙去脉。
住在东山地区的农民,依傍着江苏第一大湖——太湖,始终延续着祖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传统。白天在山上采茶,夜晚出河打渔,从早到晚生生不歇。东山有个陆巷古村,风景秀丽,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是太湖边古建筑群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古村。古村当地村民袁卫东,依靠家乡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开办了一间古玩店,有了“袁掌柜”的称号。此外,袁卫东家里还开了间餐馆,主要由父母与妻子打理经营。餐馆主营馄饨、雪饺、菜饭等东山小吃。以袁掌柜为代表的东山人,在充分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的同时,又通过自己的勤劳与智慧,不断感受着苏州味道所散发的诗意与美好。
第4集:【耕读兄弟】
故事主轴:汪友鸿、汪友涌兄弟二人,一耕一读。贫穷与富有、高科技与原生态、都市的繁华与乡野的幽静。人生的道路上,将如何选择?
从小生长在建德大山里的汪友鸿、汪友涌是一对亲兄弟。因家境贫寒,父亲只能支持一个儿子完成学业。从此,兄弟俩分别走上了两条人生道路。哥哥汪友洪大学毕业后顺利留在上海工作,成为一名公司白领。弟弟汪友涌则一直在老家务农,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兄弟俩感情一直很好。6年前,哥哥因为思念故乡食物的味道,选择离开上海回到建德,开起了农家饭店,取名“耕读堂”。为了让食材尽可能保持新鲜,他专门包下270亩的山头和一个大水库。弟弟负责种菜、养鸡养鱼,哥哥负责饭店的日常经营。兄弟俩还是各自忙碌着。面对日渐苍老的父亲,和日益充实的家底,兄弟俩逐渐理解了父亲当年的良苦用心。
第5集:【本味茶楼】
故事主轴:叶马茶楼主厨马敏冬,以真诚的态度提供最本味的杭州料理。
专门经营杭州本土菜的叶马茶楼,是一个夫妻店。“叶马”分别取自夫妻俩名字中的一个字,简单易懂又富有含义。就像它烹饪出的菜肴,食材原料都来自农家定点供应,保持了最简单最原始的风味,做法也不花哨,菜名也实在。“咸肉土鸡”、“清蒸白条”、“葱焖大鲫鱼”、“酒糟大黄鱼”,原料、烧法,一目了然。这些略显“土”的名字,代表了夫妻俩对于杭州本味菜的喜爱和推崇。作为一家杭州特色私房菜馆,它理所应当肩负起了传承和发扬本土菜系的责任与理想。
第6集:【笑笑的创意】
故事主轴:美食达人笑笑是一个典型的80后美女,她以儿时的记忆创意出自家厨房的无国界料理。
美食博主笑笑是个网络红人,她中西合璧的美食菜单,常常令很多人感到惊诧。天妇罗臭豆腐、芝士焗年糕、狮子味冰淇淋,当中国的食材遇到西方的烹饪手法,创意就出现了。
作为祖籍千岛湖的富阳人,笑笑对于家乡的食物有着深深的感情。哪怕她去过许多国家,品尝各色异国美食,她还是选择在老家杭州青芝坞开设一家餐厅,以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作为一个标准的“吃货”,笑笑总是喜欢琢磨各种菜肴的新奇做法,甚至考取了西餐资格证。“中菜西做”成为她的创意美食的核心特色。作为现代江南年轻人的代表,笑笑的无国界料理主张,让更多江南本地人可以不出家门,就能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味,使江南味道中又多了一层创意和情趣。
第7集:【因缘天成】
故事主轴:讲述帕斯卡、施虹这对异国夫妻,以江南食材演义出地道法国料理。
能讲一口流利中文的法国人帕斯卡,特别喜欢走在乡间与江南当地的农民攀谈,怀揣着对中国茶叶的浓厚兴趣,90年代初就来到中国,并从此扎根下来。擅长美食料理的他,不仅通过开办餐厅,解决了自己的生计问题,还依靠绝妙的厨艺,结识了自己的中国妻子。在法国人心中,“食物决定着生活”,法国人对食材的在意几乎到了执着的地步,这一点在帕斯卡身上也不例外。他对于原料的选择近乎苛刻,会自己去食材产地亲自看过,并直接从农民手中购买。他认为,这样一来,既能保证自己餐厅的原料品质,又能为当地农民增加一份收入。这一年,帕斯卡的世界里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的降生,他与江南这片土地的因缘又增添了新的内容。